•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陕西秦腔
  •  2018-3-12 8:56:04

    秦人秦声“秦腔”

    秦之声陕西秦腔历史大事记:秦腔(Qinqiang Opera),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,起于西周,源于西府(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、凤翔,成熟于秦。明、清两代是陕西地方戏曲产生与形成的黄金时代,同时也是繁荣和发展的全盛时期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5-9-7 18:42:31

    周至秦腔(源起、文化、演变、传承)

    周至:秦腔,起源于古代陕甘一带的民间歌舞,西周末期关中地区被称为“秦”,秦腔由此而得名。它又称“乱弹”,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,是京剧的鼻祖。秦腔西府秦腔,诞生于周至,周山至水的沃土滋养着秦腔这棵大树茁壮成长。清代即盛行的牛皮灯影,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4-6-22 9:29:43

    周至县剧团成立发展与成功演出

    秦腔豪放的唱腔,苍凉纯朴的韵味,深受周至人所喜爱。而作为周至大地上崛起的周至县秦腔剧团,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周至县秦腔剧团经历了三次起伏跌宕。第一次是明代的张家班,创立早、时间长、名气大。第二次是文革后的复兴时期,古典戏上演名扬全省。第三次为改革开放以后,周至秦腔走进京城,轰动全国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4-6-21 14:44:09

    周至的秦腔戏班(明代至今)演变

    西府秦腔在这片人文积淀厚重的土壤里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产生了杰出的秦腔班社,同时孕育出的眉户、弦板腔、曲子、楼观道情、山区花鼓等剧种,也为古老的秦腔增添了绚烂的色彩。明代秦腔演出多以乐户和家班为主。周至当时有名的戏曲班社有三个,秦腔的杰出班社张家班,“秦腔鼻祖”康家班和创立汉调桄桄的郭家班,他们都对秦腔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张家班位列秦腔四大名班之首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4-6-21 9:21:17

    周至秦腔名演(群星璀璨)

    周至秦腔历代名角:三路角色制,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、正旦、花脸和小旦,二路角色包括小生、二道须生、二花脸和丑角,其他老旦、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。各路角色的佼佼者,均可挂头牌演出,其他即为配角。条件优越的戏班,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,努力在唱腔、表演、化妆造型等方面有所创新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4-6-20 14:55:37

    周至的秦腔(源起及发展)

    秦腔第一班诞生于周至县,现在剧团重多,演出场次爆满,在陕西关中地区特别有名。西府秦腔,诞生于周至,周山至水的沃土滋养着秦腔这棵大树茁壮成长。勤劳富裕的周至人和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,历史悠久的秦腔和人文资源丰富的周至相得益彰,交相辉映,形成了鲜明特色的周至秦腔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4-6-16 21:14:33

    王建房和他的陕西方言歌曲

    陕西著名方言歌手(王建房):1.大老碗2.夜色3.天使在人间4.我怎么了5.高醉6.燃烧7.活着8.伤心的玫瑰9.花儿为谁开10.薄如纸11.啥家啥。1.谁会了解你的心2.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3.长安城4.把钱还给我5.一个男人6.蓦然回首7.流水8.我的梦想在路上9.相依为命10.恓惶11.2009我要活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4-1-13 9:24:57

    陕西秦腔(清代-80年代)大事记

    陕西秦腔(清代-80年代)大事记清顺治二年(1645)    凤翔世兴画局出版了戏曲木版年画《白骨精》、《狮子洞》、《无底洞》、《孙悟空三盗芭蕉扇》、《董府献杯》、《水淹金山寺》等。清康熙四年(1665)    清廷诏谕各地戏班晋京,承应演出,陕西各州府县选献乱弹戏曲。同州(大荔...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10-1 11:14:46

    秦腔脸谱

    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,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,体系完整,与京剧脸谱、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,且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。 秦腔脸谱作为中国最古老剧种之一的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,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,体系完整,与京剧脸谱、川剧脸谱并... 阅读全文>>
    标签:秦腔 脸谱 
  •  2013-10-1 11:10:39

    《中国秦腔脸谱》

    《中国秦腔脸谱》一书汇集陕甘二省580张稀有脸谱。该书由甘肃秦腔名家、导演张江中集多年心血编撰而成。580张脸谱,大都是他30多年来利用各种机会和闲暇时间奔波于秦陇大地,拜名师、访名家,认真挖掘搜集而来的。其中,秦末的项羽脸谱、隋唐的敬德脸谱、宋代的包拯脸谱等都是上世纪50年代老... 阅读全文>>
    标签:中国 秦腔 脸谱 
  •  2013-9-9 15:55:15

    户县迷胡戏

        迷胡戏,也称曲子戏,唱白以关中语音为基准,多角色,以单曲反复,或多曲联缀演唱剧本唱词,包含欢音、苦音双调式系统的陕西曲子剧种。形成于清代中叶,主要流传于以户县、周至、眉县为中心的关中地区。    迷胡传说   一为“迷胡”,传说春秋时代,郑国与犬戎交战于华县、华阴一带,郑...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8-20 9:22:23

    陕北碗碗腔

        “灯碗腔”又名“阮儿腔”。前者因击节乐器小铜碗和演皮影需用灯盏照亮子而得名;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。1958年易名“华剧”,一般仍称“碗碗腔”。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,为与老腔相区别,关中东府人又称其为“时腔”。主要盛行于陕西渭南(及其下属的大荔县朝邑...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4-23 9:15:38

    百年秦腔俱乐部-易俗社

       西安易俗社原名“陕西伶学社”,创办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,即1912年,迄今一百多年的历史,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。位于西安市关岳庙街(今西一路)坐南向北。现为陕西戏曲文物保护单位。  原为“宜春原”,清末固原提督张志行(蒲城县人)之子张少云爱好二簧,购地建筑室内剧场,以...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4-18 9:50:52

    秦腔脸谱解说

       金元时期,陕西演出杂剧丑角勾白豆腐千式的三花脸,净角多为黑、白、红色脸谱。明末清初后,梆子、皮簧戏的丑角脸谱发展为腰子、梅花、蝙蝠、铜钱和全白脸等多种谱式。构图基本相同,但为揭示人物品德、气质、风度、性格的不同特点,勾眼、描眉、额纹、鼻沟、嘴纹的画法各有不同。一般丑恶之徒描... 阅读全文>>
    标签:秦腔脸谱 解说 
  •  2013-4-11 9:46:34

    陕西地方戏曲-秦腔的分类

    秦腔的唱腔,宽音大嗓,直起直落,既有浑厚深沉、悲壮高昂、慷慨激越的风格,同时又兼有缠绵悱恻、细腻柔和、轻快活泼的特点,凄切委婉、优美动听,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。秦腔唱腔为板式变化体,分欢音、苦音两种,前者长于表现欢快、喜悦情绪;后者善于抒发悲愤、凄凉情感。依剧中情节和人物需要选择使用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4-9 11:20:56

    华阴老腔分类

    华阴老腔分阿宫腔和弦板腔两个大类。也称北路秦腔。因唱腔具有翻该遏低的艺术特点,亦称遏宫腔。  流行于礼泉、富平、兴平、咸阳、泾阳、三原、乾县、高陵、耀县、铜川、临潼等地。阿宫腔原为皮影形式演出,1960年搬上大舞台,在常腔、表演、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,但仍保持...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4-9 11:14:49

    摇滚鼻祖之华阴老腔

    华阴民间文化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。有东府秦腔的慷慨激昂,东路迷胡的缠绵委婉,有皮影老腔的粗犷豪放,有时腔曲子的委婉动人。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,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。长期以来,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(只传本姓本族,不传外人)。 阅读全文>>
  •  2013-4-3 13:21:16

    陕西秦腔介绍

    秦腔,是起源于古代陕西、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,是在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,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,因周代以来,关中地区就被称为"秦",秦腔由此而得名,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。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,又叫"梆子腔",因以梆击节时发出"恍恍"声,俗称"桄桄子"... 阅读全文>>